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1、孔子逝世后,其后学在相互切磋、争鸣中发展了孔子他学说,形成了不同的流派。

2、子夏在孔子殁后,适应着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新格局,居于魏之西河,做了魏文候的先生(《史记·魏世家》)。

3、在魏国他把孔子学说发扬光大,成为一个“与现实政治直结的子夏学派”。

4、曾参则居于鲁国诛、泗之间,以孔子“吾道一以贯之”(《里仁》)为使命,“吾日三省吾身”(《学而》),发展了孔子注重内省体察的思想,形成为“极度重视个人修养的曾子学派”。

5、后者又被宋代的二程、朱熹等发扬光大,形成了”程朱理学“。

6、此即谓”洙泗之学。

7、“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