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晚的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游人如织,其中,身着朝鲜族民族服饰的游客不在少数,他们欣赏民族文化演艺、体验非遗文化、游赏百年老宅……形成了延吉独特的旅游氛围,成为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风景线,让延吉非遗文化“活”了起来、“火”了起来。

▲身着朝鲜族民族服饰的游客 中国日报网 杨晓恒 摄


【资料图】

▲可供游客换装的朝鲜族服装 中国日报网 杨晓恒 摄

在朝鲜族服饰馆内,琳琅满目的传统服饰吸引了大江南北的游客,人们纷纷试穿装扮、拍照留念,沉浸式体验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之美。在朝鲜族宫廷花米糕体验馆,不同食材、不同颜色、不同造型的米糕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品尝。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感和营养需求,朝鲜族宫廷花米糕非遗传承人李香丹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,在厚饼馅中加入夏威夷果仁和腰果,提高了馅料的香甜口感和营养价值。

▲中国朝鲜族米糕非遗传承人 中国日报网 杨晓恒 摄

▲民俗园内的文化表演 中国日报网 杨晓恒 摄

▲园内朝鲜族店主接待游客 中国日报网 杨晓恒 摄

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以朝鲜族民俗文化作为精髓和灵魂,集民俗风情展示、文化演艺体验、特色餐饮民宿、古朴传统建筑等于一体,完整地集聚了朝鲜族民俗文化要素。据了解,今年民俗园还增设了巨型稻草熊、新IP形象“小炎”、瓦当祈福墙等网红拍照打卡点,全新推出了夜间秀场·show春香、大型实景演出等。游客在这里,可以一边体验朝鲜族的民俗风情,一边感受浪漫轻松的氛围。

▲园内陶艺体验店 中国日报网 杨晓恒 摄

▲米酒店内的酒曲 中国日报网 杨晓恒 摄

在延吉,除了中国朝鲜族民俗园,延边大学网红墙、延吉恐龙博物馆、帽儿山(恐龙)文化旅游区等也都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,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游玩。近年来,延吉市以文旅融合为主线,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产业,创意提炼特色文化IP符号,积极推广延吉民俗、冰雪、恐龙、生态等旅游路线,推动消费体验升级,预计今年全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84.5亿元。2022年,延吉市被确定为吉林省唯一的“十四五”时期国家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,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市。

编辑:佟焱

审核:赵阳

终审:孙明晖

推荐内容